今天是黑澤明109年誕辰紀念日,祝大師生日快樂!
黑澤明出生於明治時代之末的一個傳統的武士家庭,由於兒時因智力發育遲緩在學校受到排擠,加之父親的嚴苛家教,黑澤明在青年時期尤為叛逆、衝動、敏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的執導風格,與他共事的人曾稱以“黑澤天皇”形容這位大
師專斷而暴躁的片場作風。在銀幕世界中,他以東西合璧的敍事方法、編劇監製和剪接兼具的才能、以及電影故事的深度把握和對拍攝手法的靈活運用享譽世界。他是使日本電影走向國際化的重要導演,也是日本近代電影史的重要人物,被譽為“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我的爸爸黑澤明
在父親黑澤勇老派傳統的家教下,幼年的黑澤明壓抑地練習劍道,但在哥哥黑澤丙午的影響下,青年時期的黑澤明看遍了20世紀初世界無聲電影的藝術巔峰時代的名師名作,羅伯特•維內、劉別謙、格里菲斯、卓別林、巴斯特•基頓等皆在他的觀影片單上。在他接下來長達半個世紀的導演生涯中,他勤勉地完成了30部電影地創作,電影藝術傾注了他畢生的心血,他曾說“減去電影,我的人生等於零”。
1943年,黑澤明的第一部導演作品《姿三四郎》問世,上映後便打破票房紀錄,影片節奏張弛有度,以定格呈現打鬥場景,並融入西部片風格,影片與當時的日本的軍國主義風氣拉開距離,也讓黑澤明一躍成為受人矚目的導演之一,由此確立了自己在日本影壇的地位。
在1948年在《泥醉天使》中結識三船敏郎後,黑澤明便與其合作無間,二人成為彼此的電影生涯中的最佳搭檔。1950年的《羅生門》改編自芥川龍之介極具盛名的小說《竹林外》和《羅生門》,電影通過多人對此事件的不同描述表達了“人言不可盡信”的意涵。
羅生門全片
三船敏郎在片中飾演強盜多襄丸。這部影片獲得了第12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當年的義大利電影評論獎和奧斯卡榮譽獎(相當於今日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等眾多獎項。這是一部在日本電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影片全面展現了黑澤明對人性複雜的深度挖掘、對攝影藝術和光影呈現的掌控,完美以電影藝術的手法呈現了芥川小說的短小精悍、新奇有力和冷峻詭異,對斯皮爾伯格、喬治•盧卡斯、科波拉等導演都起到了深遠影響。
1952年,黑澤明與志村喬和千秋實合作《生之欲》,影片探討黑澤明自幼年起便開始思索的死亡問題(黑澤明四年級時最喜歡的姐姐去世、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和後來哥哥丙午的自殺更讓他對死亡有了獨特的認識),影片獲得當年日本每日電影最佳影片獎、電影旬報年度最佳影片獎、柏林影展特別獎等獎項。
黑澤明給青年人的建議 2012版
1954年的《七武士》由黑澤明與編劇橋本忍、小國英雄合作,三船敏郎和志村喬等人主演,影片講述了在日本的中古時代,七位武士在道義的驅使下,帶領一個窮山村的農民擊潰了山賊的進犯,保衛了家園。曾被日本《電影旬報》評為日本影史十大佳片的第一名,並被日本許多評論家認為是日本影史上的最高傑作。
1957年,黑澤明將莎士比亞的《馬克白》改編為電影《蜘蛛巢城》,影片將背景騰挪至日本戰國時期,三船敏郎飾演大將鷲津武時,黑澤明再次以深邃的思想和極致的悲情主義剖析了人性之惡,以殊途與莎翁同歸。
1958年上映的《戰國英豪》講述在日本戰國時代,秋月家族戰敗而沒落,勇猛的將軍(三船敏郎飾)帶領公主雪姬(上原美佐飾)逃竄至荒無人煙之地,試圖穿越敵陣攜帶黃金去往盟國。巧遇上了貪財的貧民甲(千秋實 飾)和貧民乙(藤原釜足 飾),兩人插科打諢笑料不斷,在將軍的威逼利誘下兩人也一同開啟了保護公主的重任。
但是敵國大將窮追不捨,危難之際公主和將軍都將面臨生死抉擇。該片是喬治•盧卡斯創作《星球大戰》最主要靈感, 《星際大戰》中莉亞公主的原型即是雪姬,而機器人即是模仿一高一矮的農夫又七與太田二人。
1965年完成《紅鬍子》的拍攝後,與三船敏郎合作多部佳作的黑澤明第一次感到了對三船演技的不滿,但他並未當面向三船提及此事,而是選擇默默疏遠他,從此,二人不再合作。而此時的黑澤明也進入了創作低潮期,在1970年的《電車狂》票房慘敗後,黑澤明陷入了自我懷疑,1971年12月的一個平靜的夜晚,黑澤明用刀片自割身體21處,受傷最重的頸部刀口長15釐米,深5釐米。傷口奇跡般地避開了致命處。死亡的創傷從幼年時便籠罩著黑澤明,自殺沒有帶走黑澤明的生命,但對死亡的審視和悲情的電影基調一直是黑澤明銀幕中的永恆主題。
1980年上映的《影子武士》是黑澤明的又一代表作,影片以日本戰國時代走向統一過程的初期階段為背景,以一個“影子武士”為縮影再現了當時的戰爭以及人物。2018年張藝謀導演的《影》就在人物和劇情架構上借鑒了這部影片。影片獲得了第33屆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獎並提名的5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從創作低潮期走出的黑澤明得到了喬治•盧卡斯和科波拉等著名電影人的支持。事實上,除了盧卡斯和科波拉、張藝謀,世界範圍內,黑澤明的粉絲還有馬丁•斯科塞斯、陳凱歌等人。圖為科波拉和盧卡斯到日本探班《影武者》拍攝現場時和黑澤明的合影。
在《蜘蛛巢城》之後,1985年黑澤明再次改編莎士比亞的悲劇名作,《亂》糅合《李爾王》和日本毛利元就折箭的故事,以1200萬美元的預算在當時創下了日本電影製作費紀錄,影片將色彩運用到極致,其服裝設計和田惠美因此部電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亂》是黑澤明晚年的代表作,他稱這部影片為“上蒼俯瞰紛紜的人間世事”,說法可見他悲觀的心境。
年輕時的黑澤明曾夢想成為一名畫家,但在成為導演後,黑澤明依舊充分發揮了自己作畫的特長,從《影子武士》開始,他便大量繪製分鏡頭腳本,圖為1991年影片《八月狂想曲》的腳本(上)與實際電影場景(下)對照。
1998年9月6日,黑澤明去世。此前在籌拍《大海的見證》期間,黑澤明在旅館中摔倒,造成腰椎骨折,他拒絕坐輪椅,原因是“太難看了”,在女兒黑澤和子的陪伴下,黑澤明平靜地離開了世界,享年88歲。